国产成人黄色视频免费观看-畸情~内裤奇缘正文完整-亚洲一本到福利视频-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www.birdnest1.com


億祿順國際 >> 新聞動態

ParcelLock開發“通用包裹箱系統”
智能快件箱的興起受到各快遞公司的青睞。在中國,順豐、申通、中通等聯手打造“豐巢”。而在德國,DPD、GLS和Hermes近日攜手建立了合資公司ParcelLock并開發了“通用包裹箱系統”,力圖將其打造成為德國包裹市場末端派送“新的行業標準”。

  德國市場搶占先機

  ParcelLock包裹箱系統將是德國首套“通用”包裹投遞系統,該系統還配有一個可系在門上的“包裹袋”,收件人不在家時也可實現包裹投遞到戶。據估算,未來5—7年內,德國約有350萬家庭用戶可能會安裝這類設備。而此次三家快遞公司共同推出該套系統,意在搶得先機,占領市場份額。

  ParcelLock包裹箱系統目前正處于測試階段。從2016年1月起,該包裹箱系統將在法蘭克福萊茵——美茵地區試用,夏季將在整個德國投入商用。

  DPD德國公司表示,ParcelLock包裹箱系統經過了長達15個月的研發后終于面世。該系統滿足了單身住戶、移動消費者增加等社會需求。每家快遞公司都有自己的投遞系統,但不能要求每個消費者配備多個包裹箱。該系統面向大型零售商的推介取得了積極反響。GLS公司首席執行官Back預計,將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包裹箱,包裹箱必須適用于消費者所有的訂單,且必須易用和安全。

  Hermes德國公司總經理勞施表示,消費者逐漸成為包裹投遞方式的主導,投遞公司必須為消費者創造更多便利。ParcelLock包裹箱系統會成為將來的投遞行業標準。除了可以收件、退貨,還可被其他投遞公司甚至其他類型的公司使用,例如藥劑師可用它投遞藥品。

  發展潛力不容小覷

  ParcelLock公司總經理賴歇表示,營銷包裹箱(袋)的任務將由生產商和零售商完成。他期待2016年面市的包裹箱(袋)成本能保持在目前的價格水平,即平均每個約150歐元。

  談及ParcelLock包裹箱系統的使用方法,賴歇表示,包裹投遞商需用專門代碼開箱(袋),投放包裹后再上鎖,代碼有效時間為1分鐘。收件人可設置個人開箱密碼,完成取件或退貨。消費者注冊后即可免費使用該系統,還可通過門戶網站及APP設置個人收件偏好,例如要求快遞員在投遞入箱前先電話詢問,或者要求對方直接放入包裹箱(袋)。

  賴歇表示:“未來5—7年內,ParcelLock包裹箱系統有望占據整個德國包裹投遞市場的十分之一,發展潛力不容小覷。此外,公司目前正在研發通用的IT系統,以連接三大快遞公司的內部投遞系統,提供跟蹤查詢所需的各種信息,如投遞入箱通知等。”

  目前,ParcelLock包裹箱系統的開發已投資上百萬歐元。據悉,三大快遞公司將通過收取投遞使用費(每筆數歐元)收回成本。而投遞使用費對所有寄遞公司一視同仁,包括三大股東公司。

  然而,一些業內外人士提出疑問,經營同一投遞網絡是否會影響三大快遞公司的身份認同并分化消費者,使用包裹箱是否比人工投遞或包裹店方式成本更低?面對諸多問題,DPD公司表示,三大快遞公司在市場上仍然是競爭對手,有些消費者可能會嘗試改變投遞方式,要求直接投遞到包裹箱,但短期內90%的包裹仍將通過包裹店等渠道投遞。

  競爭對手反應不一

  “包裹箱將對所有快遞公司開放,包括DHL。”賴歇表示。

  對于是否使用該系統,DHL直言并不打算與直接競爭對手進行任何形式的合作,包括使用ParcelLock包裹箱(袋)投遞。目前,DHL提供自助包裹站、入戶包裹箱和其他移動投遞服務,同時也將繼續研究新的投遞方式,例如在公寓大樓內設立包裹箱。據了解,該包裹箱由DHL獨立研發,消費者評價頗高。DHL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在包裹投遞方面有許多成功經驗,此前還與三家公司進行了合作測試,準備正式推出“Parcel Butler (包裹管家,針對居住空間有限且居住地不定的用戶)”、“Paksafe”和“Parcelhome(包裹之家)”等投遞服務。此外,DHL目前正在位于柏林和多特蒙德的部分公寓大樓內試用包裹箱系統,約500位消費者參與其中,并計劃于2016年一季度在德國全境投入使用。

  與DHL的態度相反,UPS一直以來都在密切關注ParcelLock包裹箱系統,希望借助該系統繼續擴大其在德國B2C市場的業務規模。UPS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重點開發了投遞通知及改寄服務“UPS MyChoice”,以及可選投遞地點的“UPS Access Point”服務,并堅信這些方式“服務效率更高”。目前,UPS在德國設有約3000個合作包裹店。

  對于DPD、GLS和Hermes是否計劃開展其他形式的合作,Hermes強調,包裹箱僅是未來可選的投遞方式之一。三家快遞公司均有各自的分支及網絡,也都在開發各自的新產品和新服務,以參與市場競爭,目前并無進一步合作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