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黄色视频免费观看-畸情~内裤奇缘正文完整-亚洲一本到福利视频-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www.birdnest1.com


億祿順國際 >> 新聞動態

跨國快遞企業如何收取附加費
企業的服務或產品是不是值得漲價,每個消費者心里都有一桿秤。在美國,快遞企業漲價的做法并不少見。近日,UPS(聯合包裹)選擇提高相應的附加費用,為的是什么?用戶會否買賬?
  用附加費杠桿調整業務結構
  從6月4日起,美國快遞巨頭UPS對每個實際重量超過150磅(約合68公斤)的或需超大托盤處理的包裹收取650美元的附加費,比此前費用提高30%。業內人士猜測,此舉意味著UPS引導消費者通過UPS貨運網絡寄遞大件,而不再走小包裹網絡。
  據悉,UPS的包裹網絡主要適用于每小時分揀40萬件的中小件包裹,而大件或不規則包裹則需要更多人力和更長的操作流程才能完成分揀,處理難度大、效率低,嚴重影響小包裹核心快遞業務。
  從6月11日起,UPS還提高了所有類型包裹的地面燃油附加費,在原來7%的基礎上再提高0.5%,以緩解成本高企帶來的經營壓力。有分析稱,UPS的這輪漲價將對其小包裹及全球快遞航空貨運網絡產生一定的影響。
  知名的運輸支出管理咨詢公司Spend Management Experts副總裁梅莉薩·朗格表示:“附加費是企業的利潤來源,如運輸企業的燃油附加費,就是企業改善服務能力的收入來源之一。UPS提高航空貨運附加費對托運人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與此同時,UPS還引入一項運費修正審計費用。如果發票周內托運人的平均運費修正額超過5美元,UPS將評估收取審計費。借此,UPS希望對一些填報不真實、不準確貨物尺寸的托運人發出信號:必須正確填寫貨物尺寸,否則需要支付額外費用。對此,朗格表示,審計費對托運企業的影響也很大,Spend Management Experts約1/3的客戶均會受此影響。運輸研究公司SJ咨詢集團總裁薩蒂什指出,審計費其實也是一種迫使托運人重新選擇其他運輸企業或是選擇貨運網絡的辦法。
  在電商促銷中吃到的那些虧
  此次提價,是UPS在不到1年的時間內對電視、床墊及家用電器等超限產品進行的第二次加價。2017年12月,UPS已將上述產品的附加費從150美元上調至500美元。
  去年圣誕購物季期間,UPS首次提出收取旺季附加費。從11月19日至12月2日,遞送一個快遞包裹向電商平臺收取0.27美元;而在12月17日至23日期間,除了繼續執行0.27美元附加費規定之外,其他兩日或三日達時效性強的電商包裹的附加費則提高至0.97美元。這些舉措也促使零售商提前進行旺季發貨安排。
  UPS推出附加費項目不得不說也是吃過虧后的經驗總結。2013年的圣誕購物季,因零售商在促銷活動結束期間收到了大量訂單,導致UPS的快遞服務出現大面積延誤,飽受詬病。為了應對旺季,2014年圣誕季,UPS雇用了3萬多名臨時工作人員處理包裹;2015年,UPS以18億美元的價格買下了美國貨運代理公司叢林狼(Coyote Logistics);2016年,UPS雇用了近10萬名臨時員工,并提前預測旺季業務量,安排運力,加強與運輸伙伴及電商的合作,確保網絡順暢。也有分析認為,UPS在2013年的寄遞延誤是亞馬遜近年來加強自有運輸物流服務的原因之一。業務量逐年上漲,各項成本亦在飆升。在圣誕季促銷中,UPS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為了緩解旺季快遞服務成本壓力,收取附加費是必要的,可以促使網絡零售商和消費者合理安排旺季購物,‘包郵’助推的網購銷量是不可持續的。”薩蒂什說。
  美國快遞企業附加費超40項
  附加費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物,但在分析師看來,運輸企業對附加費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而且已經成為一種新趨勢。
  近年來,馬士基、地中海航運、達飛輪船、赫伯羅特等大量海運企業開始收取緊急燃油附加費(EBS)、旺季附加費、運營成本回收附加費、燃油附加費、貨幣貶值附加費,等等。有的海運企業從今年6月1日開始對每個集裝箱收取的緊急燃油附加費從55美元增至60美元。一些貨運企業和多式聯運企業今年也發起一大波提價行為,如對于發往擁堵市場要收取附加費,或是對于超過合同規定的貨量收取附加費等。
  零擔運輸企業也有其收取附加費的理由。如納斯達克上市的美國貨運物流企業ArcBest去年8月引入一項針對零擔運輸的按占用空間收費的規定,以彌補之前只按重量收費的不足。
  雖然快遞企業和零擔運輸企業收取附加費的行為非常相似,但在薩蒂什看來,快遞企業運用科技準確識別附加費收取范疇的水平更高,零擔運輸企業則缺乏足夠的科技支撐,無法高效識別所需附加費項目。“1985年,美國的快遞公司約有5項附加費,零擔運輸企業約有10~15項;目前,UPS和FedEx(聯邦快遞)均有超過40項的附加費。除去燃油附加費,其他附加費約占上述快遞企業包裹收入的10%,在零擔企業中占其收入不到5%。”他說。